服飾文化 | 全國各地的苗族服飾文化簡述 |
服裝知識 有5016人參與 2010年7月24日 來源: 百度貼吧-123冬兒-微服網(wǎng)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苗族服飾,是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寶,苗族女性是其服飾文化的主要載體。同時,苗族服飾又是一種原始苗族人民的符號和象征,是一種規(guī)則和歷史的存根,一種無字的歷書,一種無聲語言和標志。
苗族服飾由于性別、年齡、婚否等情況而不同,并且有地區(qū)差別。但都保持一種苗族從古至今的傳統(tǒng)款式,苗族女性百褶裙,圖案花紋色彩斑斕,多刺繡、織錦、蠟染、挑花裝飾。衣裙顏色以紅、藍、黃、白、黑為主,保持了苗族先民“三苗”“好五色衣服”(《后漢書·南蠻傳》)的傳統(tǒng)。服飾用料則以居住地出產(chǎn)的原料為主,多以棉、麻、毛等經(jīng)過家庭手工作坊精編細織而成。
現(xiàn)有的苗族服飾,主要以地域而定,分為黔東南型、黔中南型、川黔滇型、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種。
黔東南苗族服飾:流傳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個縣市和都勻、荔波、三都、興仁、安順,廣西融水、三江等區(qū)域。上衣有大領(lǐng)對襟或右衽半身。百褶裙長短不一,佩戴各式圍腰和綁腿。發(fā)髻也有較大差異?傮w上黔東南苗族服飾有30多種款式。
黔中南苗族服飾:主要有貴陽、龍里、貴定、惠水、平壩、安順、平塘、羅甸,云南的丘北、文山、麻栗和廣西隆林等地。其特點是以黑、白、藍色線繡衣裙或蠟染。大領(lǐng)對襟開,百褶裙,包頭帕或頭巾,髻發(fā)。黔中南苗族服飾有5種款式。
川黔滇苗族服飾:主要在川南、黔西、黔西北和滇東北、桂西北以及云南昭通、威信、楚雄、金沙等地。衣料主要是麻布,服飾色彩較淺,蠟染工藝普遍。服飾和發(fā)型多種多樣。
湘西苗族服飾: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、貴州松桃、四川秀山、酉陽、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。有多彩頭帕和變型式樣,服飾亦有8種。
海南苗族服飾:由于海南苗族受當?shù)乩枳宸椀挠绊,苗女穿右偏襟長及膝部的長衫,僅一扣,無領(lǐng),蠟染短裙,以黑、紅色為主,花紋較少,束發(fā),包一繡圖案花紋的頭巾,外面再蓋一條繡有花邊的尖角頭帕,套上一條紅帶子垂在背后,顯出與其他地區(qū)的苗族服飾的非常不同。
苗族服飾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背景。褶裙上的彩色線條,是一條條河流,一條條山路,背牌上的回環(huán)式方形紋,是曾經(jīng)擁有的城市,并有街道、有城墻、有角樓,那披肩上的云紋、水紋、棱形紋,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,花帶上的“馬”字紋和水波紋,是苗族祖先遷徙時萬馬奔騰過江河的壯觀氣勢......苗族服飾的圖案,是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書。苗族服飾,作為一種存于其文化傳統(tǒng)和生活模式跌重要構(gòu)成部分,是歷史來源與文化因子在傳遞、衍化過程中綻開的物質(zhì)和精神花朵。通過本身的系統(tǒng)將象征符號與意義結(jié)合起來并使之意義符號化。
|
|
| |
| |
|
微服網(wǎng)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(wǎng)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(nèi)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