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尚觀察 | 服裝的改變,緊跟著交通的發(fā)展 |
服裝知識 有4521人參與 2009年3月19日 來源: 人民網(wǎng)-微服網(wǎng)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李素萍是北京站“036敬老助殘服務室”的服務員,在鐵路系統(tǒng)一干就是28年。
1980年,17歲的她頂替母親崗位,在北京開往蘭州的43次列車做了一名列車員。當時鐵路上跑的全是綠皮車,沒有現(xiàn)在這樣先進的排風系統(tǒng)。夏天,穿著的確良料的小翻領路服,李素萍剛跑完一節(jié)車廂,身上就已是黏糊糊的,“的確良布遇到汗水就粘粘地貼在身上,感覺很不好受”。
“雖然工作條件不太好,可穿著路服,走在車廂里,還是很神氣的!辫F路最初由部隊接管,部隊的很多管理習慣因此被帶到了鐵路系統(tǒng),其中就包括穿著!按髦笊w帽’,穿著‘解放鞋’,當時經(jīng)常有一些首次坐火車的旅客把我當成女兵,看我的眼神都帶著敬畏!
李素萍說,帶著這種優(yōu)越感,很多列車員那時有著“高人一等”的感覺。而且,在鐵路系統(tǒng)工作屬于捧著“鐵飯碗”,干好干壞一個樣,服務旅客上面難免不太到位,“鐵老大”的“名聲”也從那時開始叫響。
“現(xiàn)在變化太大了,我們有了民航、公路這些競爭對手,服務要是不搞好,‘鐵老大’也會沒市場!崩钏仄妓诘谋本┱尽036敬老助殘服務室”,主要為孤老病殘旅客提供幫助,它的出現(xiàn),改變了很多外地旅客對鐵路工作人員的印象。“剛用輪椅把一位殘疾旅客送上火車,她感動得不行!”李素萍指著候車大廳一角擺放整齊的一排輪椅說。
改變旅客印象的,不僅有服務的改善,還有服裝的改變。
“上世紀80年代的路服,不考慮穿著者的習慣、需求,樣式強調(diào)的是整齊劃一。”李素萍說,后來,各鐵路局特意為列車乘務員設計了系列服裝。服裝在細節(jié)上考慮服裝顏色與車廂顏色的匹配,突出地域特色,比如成都列車員就會別上一朵芙蓉花。2007年4月,鐵道部再次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鐵路路服的款式、顏色、標識和職務標志,列車乘務員男性戴大檐帽,女性戴卷檐帽,服裝樣式和色調(diào)符合了職業(yè)裝的發(fā)展潮流,更加時尚。
“現(xiàn)在我穿的服裝顏色是藏青色,旅客都說感覺很有親和力。但我覺得,服裝只具有外在感染力,服務才具有內(nèi)在感染力,F(xiàn)在,我們服務的確提高了,可旅客還沒適應,稍微對他們好一點,就感動得不行。等哪一天他們對我們的服務真正滿意了,那變化才是真正大哪!”
|
|
| |
| |
|
微服網(wǎng)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(wǎng)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(nèi)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