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微服民族服飾文化15》七十二寨侗族婦女服飾[圖] |
服裝知識 有5099人參與 2005年10月7日 來源: huafunet-微服網(wǎng)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服飾歷來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侗族社會發(fā)展的重要標志。因各地生活習慣有所不同,侗族服飾也多種多樣,各有差異。
侗族女服飾又分為盛裝和便裝兩種,盛裝尤其富于傳統(tǒng)的民族特色,薈萃了民族工藝的精華。           侗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。從民間傳說中,侗族先民們很早就用一種手搖紡車織布,開始了原始的紡織業(yè),采用野麻纖維,織成布匹,縫制衣服。據(jù)資料載:“北宋時靖州等地紡織的斑細布、白練布、白絹等均負盛名,有的成為進奉朝廷的貢品”?滴跄觊g,胡奉衡在《黎平竹杖詞》就有“峒旁矜夸產(chǎn)古州”、“松火夜偕諸女伴,紡成峒布納官租”之句?梢,當時侗族紡織文化已發(fā)展到一定高度。           貴州省榕江縣“七十二寨”侗族女服飾著色濃重,工藝精巧,美觀大方,艷麗多彩,耀眼悅目。女盛裝一般由圓領(lǐng)、寬袖、胸襟、圍腰、袖口、百褶裙、小腿布套、龍舟形繡花鞋等部分組成。其制作方法,一般是分塊挑、繡,再連綴成套,或?qū)⒁阎谱骱玫母鞣N圖案的部件分別縫于各個部位。制作一套女盛裝,特別是挑花、繡花,全配齊往往要幾年時間才完成。女盛裝,一般過侗年節(jié)、吃新節(jié)、看斗;虿忍J笙以及走親訪友時才穿戴,回家后又換衣收藏。每個女青年至少有三至五件盛裝,多的達十幾件。女盛裝還配有各種銀飾,有頭飾、頸飾、耳飾、盛裝飾、童帽等幾大類,一百多種花樣。頭飾有銀花、銀梳,頸飾有項圈、項鏈等,手飾有手鐲、玉石手鐲,耳飾有銀耳環(huán)、金耳環(huán)等,盛裝飾有銀扣等。           侗族女童盛裝還配有銀鈴,分別鎖定在繡花衣上,侗族女盛裝,工藝十分復雜,比如女盛裝百褶裙,其裙子長到膝蓋,全屬青色,織裙子的布與織衣的布不同,裙布很稀,象蚊帳布,經(jīng)過作米漿—染—-洗—捶—曬—蒸等工序,前后需兩個月左右,才能制成,一條裙子約用布5-6米。又如女童貓頭帽,一般青色和藍色,形象象貓頭,無帽檐、只有兩個銅貓耳翹起,帽耳里縫有羊毛、貓耳下貼有銀銅人像、玉石頭像等裝飾,有和尚頭、老虎頭、獅子頭等各種各樣的圖案,帽子后面有銅鈴、各種圖案銀鉤,小孩戴帽走親訪友,一路上叮叮當當作響,據(jù)說還可以避邪。 |
|
| |
| |
|
微服網(wǎng)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(wǎng)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(nèi)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