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東西雖然假冒,但絕不偽劣! |
服裝知識 有3030人參與 2005年4月21日 來源: 新華網-微服網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“我的東西雖然假冒,但是絕不偽劣!”
    在北京的秀水街或者上海的襄陽路,時常有小販“無比坦誠”地叫賣:“我 的東西雖然假冒,但是絕不偽劣!”“假冒不偽劣”,成了賣假者最理直氣壯的底氣,也頗讓一些消費者心動。 
    假冒不偽劣,難道就不侵權了嗎?華東政法學院教授呂淑琴說:“假冒不偽劣,先不說  其他的,就看‘假冒’這兩個字,它就侵權犯法了! 
    她說,理直氣壯地銷售“假冒不偽劣”商品,相對于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言,充其量只是“五十步笑百步”。 
    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專家陶鑫良教授告訴記者,假冒商品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:第一種是假冒加偽劣;第二種是仿名牌、“搭便車” ;第三種是假冒不偽劣,也有人把它叫做“假冒優(yōu)質商品”。 
    對于第一種假冒商品,人們的認識比較明確,因為它既侵犯了知識產權持有人的合法權益,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;對于第二種假冒商品,只要消費者看仔細,就不會弄混淆。 
    就是對于假冒不偽劣商品,不少人都存在模糊認識。這是因為,它只是侵害了知識產權持有人的權益,從純粹消費的角度看,它似乎對消費者“無害”。 
    在現實生活中,法律對于消費者也難以追究什么責任。但是,事實上,買賣假冒不偽劣的商品,破壞的是社會的公序良俗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規(guī)則。 
    陶鑫良說:“對規(guī)則的破壞是最致命的!毕M者明知是假冒不偽劣的產品還去購買,一定程度上與賣假者一起構成了共同侵權行為。“假冒不偽劣”商品橫行,必然導致“劣幣驅逐良幣”。 
    一位上海女士曾經去東南亞某國旅游,當她和丈夫看到滿街的商販都穿著盜版“法國鱷魚”的襯衫時,毫不猶豫地脫掉了自己身上的正牌服裝!胺凑思乙矔詾槲掖┑氖羌倜!彼裏o可奈何地說。 
    陶鑫良說,消費者為什么愿意花更高的價錢購買品牌商品?除了出于保障質量的實用考慮,還有一個原因:他所購買的是企業(yè)和產品的“商譽”,是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同。而購買假冒不偽劣的產品,打擊的恰恰是這一部分消費者。 
    呂淑琴認為,靠“假冒不偽劣”謀發(fā)展,是飲鴆止渴、目光短淺。從長遠的眼光看,還是要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。 
    呂淑琴舉了個例子:很多盜版軟件也是假冒不偽劣,它最后害的是誰呢?是我們的民族工業(yè)。像金山公司,它當初開發(fā)的WPS系統(tǒng)也不錯,也有很強的競爭力。但這么好的一個軟件,硬是給盜版整垮了,F在,金山公司只好做些殺毒軟件。
|
|
| |
| |
|
微服網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